“…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但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总量却居高不下 [1,2] ,因此中国"碳中和" 承诺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日益重要 [3][4][5] 。随着清洁能源产量和碳减排效率的提升,投入要素 在市场驱动下进一步优化配置,促进了投入成本的系统性节约及投入产出的规模化,导 致并未按预期出现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下降 [6] ,该现象称为能源回弹效应。此外, "技术进 步"在带来能源节约的同时也会促进能源需求,进而导致节能效果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7] 。 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并未充分考虑能源回弹的影响 [8,9] 。 正是由于碳中和驱动的能源转型具有复杂性,增加了研判能源回弹存在性的难度 [10] 。因 此,第一个问题是:碳中和驱动的能源转型是否会加重该"能源回弹"的效应效果? 计及区域间的差异性与交互关系,若未充分考虑区域间技术溢出所造成的隐含碳转 移,则将无法有效识别能源回弹效应效果,进而导致对转型压力及成本产生的偏误认 知,甚至影响政策设计及制度安排的判断基准。于是,突出了第二个问题的重要价值: 如何基于区域间"技术溢出" ,正确识别"能源回弹"并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在碳中和进程 中的外部性? 从研究对象的层次看,起初学者们聚焦不同的微观经济部门,研究汽车运输、家用 电器、家庭供热等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回弹效应,为各部门深入推进节能进程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1][12][13] ;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转变研究视角,针对行业、区域 或国家整体分别展开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宏观层面能源消费的属性特征 [14][15][16] 。 从研究对象的维度看,随着能源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学者们也逐渐对绿色 收稿日期:2023-06-12;修订日期:2023-09-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2103128) 作者简介:刘平阔 (1989-) ,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动 力机制、能源数字化转型与优化决策。E-mail: pingoforever@sina.com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低碳发展进程中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性产生了新认知,进而开始探索能源回弹效应的根 源。如范英等 [17] 提出了四个分析维度:政策、创新、市场和产业。政策维度,由于能源体 制改革的约束逐渐放开,能源企业经营弹性将随之增大,进而引致了能源回弹效应 [18] ;创 新维度,由于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诉求推动技术进步 [19] ,且经济主体之间的技术要素流 动性增强,各主体的能源消费受到其余主体的技术冲击 [20] ,能源技术创新成为了能源需 求回弹的持续动力;市场维度, "碳达峰•碳中和"赋能供给侧低碳发展动力,能源供给 的经济成本与环境治理成本逐步降低 [21] ,且中国目前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工业机器化 生产日益成熟,经济发展要求带来的能源需求旺盛引致能源回弹效应 [22] ;产业维度,中国 各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回弹现象,其中能源消费占比最多的第二产业维持能源过 度消费 [23] ,而其他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甚至会高于第二产业 [24] ,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未必 是解决能源回弹的有效方式。 从能源系统演化及治理的视角看, "碳中和→能源回弹→能源供需矛盾→能源安全" 的脉络是部分学者关注的重点 [25][26][27] 。能源回弹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经济社会 发展及能源系统演化的必然趋势吗?从长期来看,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是气候变化 背景下的有效选择之一 [28] ;从短期来看,为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目标,政策设计、制 度安排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顺应市场条件下的能源回弹演化趋势 [29] 。因此,科学分析各 影响因素与能源回弹的相关性、充分判断各影响因素的跨区域互动关系,已成为当前 "碳排放双控"进程中不可回避且亟待分析的重要问题。 但从技术演化及扩散的视角看,能源转型又会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驱动。技术溢出 的思想源于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封闭经济内部的要素流动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30] 。后 经 Hulten [31] 证实技术进步会通过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作用于其余主体。在国内国际双循 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技术溢出的范围及强度更具影响力 [32] ,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可忽 视的驱动元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