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回流的态势日益增强 [1][2] 。农村回流劳动 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 [3] , 部分返乡劳动力选 择在回流地乡村长期居留, 将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 重要力量, 但乡村劳动力的居住就业行为具有不稳 定特征; 部分返乡劳动力选择再次外出到家乡附近 的城镇就业居住, 将贡献于县域发展 [4] 业" 分离等问题 [5][6][7] , 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生 态环境脆弱的西南丘陵山区更为突出 [8][9] 。2017 年,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0] , 乡村振兴的 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谋求村镇业兴人旺、 安居乐 业, 而促进乡村 "居住-就业" 协同是激发乡村振兴 内生动力 [11] 、 推进乡村宜居宜业与农民富裕富足、 [12][13] 、 职住空间错位 [14][15] 等方面。乡村居业协同与城市职 住平衡的差异在于要素集聚特征不同, 乡村居民点 受地势的影响分布较为分散, 农户劳作方式存在特 殊性, 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 "农忙务农、 农闲务工" 的兼业行为, 使得农户居住就业行为复杂多变, 决 定了乡村居业协同存在不同的时空演变 [16] 。因此, 如何科学评价乡村居业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客观 揭示二者协同发展实现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探究乡村居业协同的振兴方向, 化解乡村 "居住-就业" 分离问题,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 足, 是当前地理学界及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及亟待解 决的问题。当前, 乡村居住就业研究多聚焦在乡村 居住或就业单线视角上, 主要包含乡村居住环境及 生活质量改善 [17] 、 乡村居住空间特征 [18] 等, 还有学者 从微观尺度研究农户就业行为 [19][20][21] 。总体看, 这些 成果为探索乡村居业协同科学认知、 测度方法研究 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但缺乏将乡村居住、 就业集成 一体系统性的综合研究。仅有少数学者从概念认 知 [11,22] 、 状态测度 [23][24] 和类型识别 [25][26] [27][28] 。因此, 本文从乡村居业 "平衡发展" 和乡村劳动力 "充分就 业" 2 个方面来测度乡村居业协同发展的 "量" 与 "质" , 乡村居住就业 "平衡发展" 表示乡村居住就业 功能的合理化, 即乡村居住就业功能强度相当, 既 能吸引乡村人口常住, 也能吸引就业, 侧重于量的 表达, 若乡村居住就业功能失衡, 则难以同时保障 乡村人口的居住就业需求, 会导致乡村人口的流 失; 此外, 乡村劳动力通常在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 间流动以追求效用最大化 [29][30] , 而城市非农就业的 经济收益往往高于务农收益 [30] , 非农收入已成为农 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31] 。因此, 县域乡村居业协 同不仅要考虑居住就业功能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考 虑非农就业岗位的供给的丰度。 "充分就业" 表示县 域能够给乡村劳动力提供丰富的非农就业岗位, 为 乡村人口的就近就业创造条件, 乡村劳动力能在县 域就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侧重于质的表达, 县域未能满足乡村劳动力的充分 就业, 也会导致乡村劳动力常年到县外务工就业,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劳动力需求难以实现, 严重制约了本县的乡村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充 分考虑乡村居业协同的 "量" 与 "质" 的问题, 本文基 于共轭发展视角, 从 "平衡发展" 和 "充分就业" 2 个 方面研究县域 "居住-就业" 协同度。 共轭概念常见于有机化学和数学学科, 共轭效 应(conjugated effect) 是指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 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电子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 应。 "共轭" 中的 "轭" 本意是一种联系, 具有牵动、 控 制和束缚的作用, "共轭" 视角强调系统发展共同作 用某因变量的 2 个要素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共同 影响系统的稳定协调发展, 强调步调一致、 稳定前 进 [32] , 如有学者通过共轭视角分析社会-生态系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