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T700 12K 碳纤维无纬布、网胎为原材料, 采 用正交方式在 X-Y 面循环铺设碳纤维无纬布, 无纬 布间铺设面密度为 44 g/m 2 的网胎层, 达到一定厚 度后, 采用接力针刺技术, 以(18~20)针/cm 2 的针刺 密度将网胎层中的纤维垂直刺入到无纬布间, 形成 长度为 15~17 mm 的 Z 向纤维, 使预制体连接成为 整体, 得到密度为 0.48 g/cm 3 的针刺预制体。根据 Z 向纤维含量估算方法 [11] , 计算出 Z 向纤维含量占比 为 7%~8%, 则相应 X-Y 面纤维含量占比为 92%~93%。 以 C 3 H 6 为碳源气, 在 1~5 kPa 炉压、 900~950 ℃ 条件下对尺寸为 200 mm×200 mm×150 mm 针刺预 制 体 进 行 可 控 化 学 气 相 渗 透 (CVI), 使 其 增 密 至 (1.05~1.15) g/cm 3 工艺的实施。研究表明, 在 C/C 复合材料成型过程 中, 沥青碳与碳纤维直接接触将形成较强的界面结 合 [12][13] 。 本研究中通过低损伤 CVI 工艺 [14] 在纤维束 表面制备涂覆热解碳缓冲层后, 能有效调节沥青碳 与碳纤维的界面性能。随后, 在高压作用下使沥青 充满大孔孔隙, 并利用(60~70 MPa)压力条件下 HPIC 工艺高残碳(残碳率≥89%)特性 [15] , 实现对孔隙的 有效填充和使材料获得极高的致密度。此外, 本研 究 HPIC 工艺条件制备针刺 C/C 喉衬材料的沥青碳 主要为"葡萄串状"镶嵌结构(如图 2 虚线及其放大区 域所示), 已有研究表明镶嵌型结构相对于其它结 构沥青碳具有更好的抗烧蚀性能 [16][17][18] , 这为针刺喉 衬材料的可靠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 3 为针刺 C/C 喉衬材料 μ-CT 三维结构及内 部孔隙分布情况。由图 3(a)可以看出, 材料内部孔 隙呈离散态均匀分布, 孔隙间没有相互联通, 表明 材料已经接近工艺致密的极限状态。根据图 3(b)计 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为 4%, 其中小于 10 μm 的孔隙占 70%, 10~20 μm 的孔隙占 28%, 针刺 C/C 复合材料 Fig. 4 Ablation rate at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the C/C composites 生的热应力会对界面结合产生显著影响, 甚至使界 面形成裂纹、脱粘等缺陷, 而材料内部微裂纹、孔 洞等缺陷会成为烧蚀薄弱区或始发点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