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DOI: 10.1080/02723638.2021.1888556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Let them sing!” The paradoxes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in urban policy and urban scholarship

Abstract: The early twenty first century has been a defining period for urbanization at a global scale. There is an urgent imperative to bring a gender analysis into debates on urbanization in this period of rapid urban growth and chang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tential of intergovernmental and scholarly spaces for gendering approaches to urbanization. We do so by reflecting on our experience of attending the 9th World Urban Forum (WUF 9), held in Kuala Lumpur in February 2018, as well as a series of academic confer… Show more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Citation Types

0
0
0
1

Year Published

2023
2023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1

Relationship

0
1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1 publication
(1 citation statement)
references
References 31 publications
0
0
0
1
Order By: Relevance
“…优势与劣势的重要驱动因素 [20] , 正如已有的大量相 关研究成果反映, 基础设施建设的负面影响大都不 成比例地由穷人、 妇女、 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所承 担 [41] 。也就是说, 基础设施并不只给人类带来积极 作用, 如考虑欠妥, 基础设施也可能会成为 "社会暴 力" 的媒介, 无意或有意地持续边缘化、 歧视和排斥 一些本就边缘的社会群体 [37] 成了具有强烈批判主义色彩的女性主义思潮 [42] 。在 广泛的社会努力下, 性别作为社会分化和社会正义 的一个重要维度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43] [45] , 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研究经验。另 一方面, 在 "社会文化转向" 的影响下, 基础设施地 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基础设施在社会 空间再生产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查验。在这方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以其独到的视角为基础设施研究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如 "身体" 作为女性主义研 究领域的 "专利" 的引入, 带来了 "人/身体作为基础 设施(people/bodies as infrastructure)" [46] 的讨论, 以及 近年来有关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烈讨论带来了对 "日常照料作为基础设施(care as infrastructure)" [47] 被认为是一种性别化的权利资源 [48] 。特别是在具 有性别限制的传统国家(例如印度), 公共空间往往 由男性主导 [49] 的 Jacobs [52] 也是那个时代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中的女性主义萌芽的先驱之一。也有一部分 中国学者提供了女性视角的规划设想, 如黄春晓 等 [53] 分析了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理念与建设方法方 面的问题, 指出男性标准与男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与 建设中仍普遍存在。然而, 改变基础设施规划部门 男性权威根深蒂固这一现状,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 城市快速增长和变化的时期, 迫切需要将性别分析 引入关于城市建设的辩论 [54] 。此外, 科学作为男性 领域的出处, 一直以来都是由白人男性主导和定义 [55] , 如此性别分化的现代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知识基 础设施也预示着 21 世纪以来数字革命推动的智慧 城市建设, 将会给男性 "精英" 提供更多的话语权。 这也意味着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生产端的 关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 在基础设施生产端, 基建工程、 验收及管 理维护等岗位也被认为主要是为男性提供工作, 男 性被认为是 "有力量的" 和 "胜任的" , 而女性则被赋 予 "缺乏力量" 和 "不胜任的" 标签。自工业革命以 来, 基础设施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经济逻辑为前 提的, 即除了提供为加速经济发展的设施之外, 基 础设施还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由此, 基础设施一 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机会创造源, 成为了最常见的 工作场所之一 [56] 。这通常为男性提供了建筑规划、 建设施工、 监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然而, 女性其 实也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参与建设的工作, 但 这些岗位及其贡献通常被忽视了。从全球尺度看, 基于公民身份和种族的劳动等级制度普遍存在 [50] 。 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男性来说, 建筑行业提 供了为数不多的合法海外工作渠道。而与之相反, 贫穷女性在海外参与行业往往是非正式的临时 工。例如, 在巴基斯坦, 跨境劳工中的女性往往处 于被歧视的地位, 承受着家庭压力和低工资剥削 等双重压迫 [57] 。这在不经意间又强化了二元化的 性别格局。还有研究显示, 女性与男性相比, 在诸 如大型项目中出现贪污、 受贿等腐败现象的可能性 更小 [58] , 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会更加团结、 有凝聚 力 [59] 件, 使社会生活得以运转 [60] 。将女性主义对身体的 关注带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解, 由此可以洞察身 体(实践)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多尺度空间关系, 更深刻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再生产中充当的角 色。也就是说, 女性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的生活保 障, 包括对子女的照料、 用水和通信等, 均可视为社 会基础设施的缺位, 并在社区、 家庭和身体不同尺 度上产生了性别与阶级不平等的影响 [61][62] [63] 。为了维持这 一局面, 统治阶层构建起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 国家)女性不移动(immobile)的形象, 促成了对女性 流动的普遍负面看法, 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反过来 又进一步限制了她们的流动, 使得她们在基础设施 规划中被边缘化 [64][65] , 一些妇女少数族裔在移民国 家也曾遭受如此窘境 [66] 。 如上所述, 在被我们理所当然忽视的基础设施 生产端, 性别差异实际上是非常悬殊且不容忽视 的。正如 Easterling [67] 基础设施 [68] 来保证日常生活进行。有学者研究发 现, 在北欧国家, 儿童保育基础设施被看作是促进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带薪育儿假 以及普及儿童保育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 场中性别不平等 …”
unclassified
“…优势与劣势的重要驱动因素 [20] , 正如已有的大量相 关研究成果反映, 基础设施建设的负面影响大都不 成比例地由穷人、 妇女、 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所承 担 [41] 。也就是说, 基础设施并不只给人类带来积极 作用, 如考虑欠妥, 基础设施也可能会成为 "社会暴 力" 的媒介, 无意或有意地持续边缘化、 歧视和排斥 一些本就边缘的社会群体 [37] 成了具有强烈批判主义色彩的女性主义思潮 [42] 。在 广泛的社会努力下, 性别作为社会分化和社会正义 的一个重要维度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43] [45] , 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研究经验。另 一方面, 在 "社会文化转向" 的影响下, 基础设施地 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基础设施在社会 空间再生产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查验。在这方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以其独到的视角为基础设施研究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如 "身体" 作为女性主义研 究领域的 "专利" 的引入, 带来了 "人/身体作为基础 设施(people/bodies as infrastructure)" [46] 的讨论, 以及 近年来有关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烈讨论带来了对 "日常照料作为基础设施(care as infrastructure)" [47] 被认为是一种性别化的权利资源 [48] 。特别是在具 有性别限制的传统国家(例如印度), 公共空间往往 由男性主导 [49] 的 Jacobs [52] 也是那个时代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中的女性主义萌芽的先驱之一。也有一部分 中国学者提供了女性视角的规划设想, 如黄春晓 等 [53] 分析了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理念与建设方法方 面的问题, 指出男性标准与男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与 建设中仍普遍存在。然而, 改变基础设施规划部门 男性权威根深蒂固这一现状,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 城市快速增长和变化的时期, 迫切需要将性别分析 引入关于城市建设的辩论 [54] 。此外, 科学作为男性 领域的出处, 一直以来都是由白人男性主导和定义 [55] , 如此性别分化的现代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知识基 础设施也预示着 21 世纪以来数字革命推动的智慧 城市建设, 将会给男性 "精英" 提供更多的话语权。 这也意味着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生产端的 关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 在基础设施生产端, 基建工程、 验收及管 理维护等岗位也被认为主要是为男性提供工作, 男 性被认为是 "有力量的" 和 "胜任的" , 而女性则被赋 予 "缺乏力量" 和 "不胜任的" 标签。自工业革命以 来, 基础设施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经济逻辑为前 提的, 即除了提供为加速经济发展的设施之外, 基 础设施还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由此, 基础设施一 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机会创造源, 成为了最常见的 工作场所之一 [56] 。这通常为男性提供了建筑规划、 建设施工、 监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然而, 女性其 实也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参与建设的工作, 但 这些岗位及其贡献通常被忽视了。从全球尺度看, 基于公民身份和种族的劳动等级制度普遍存在 [50] 。 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男性来说, 建筑行业提 供了为数不多的合法海外工作渠道。而与之相反, 贫穷女性在海外参与行业往往是非正式的临时 工。例如, 在巴基斯坦, 跨境劳工中的女性往往处 于被歧视的地位, 承受着家庭压力和低工资剥削 等双重压迫 [57] 。这在不经意间又强化了二元化的 性别格局。还有研究显示, 女性与男性相比, 在诸 如大型项目中出现贪污、 受贿等腐败现象的可能性 更小 [58] , 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会更加团结、 有凝聚 力 [59] 件, 使社会生活得以运转 [60] 。将女性主义对身体的 关注带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解, 由此可以洞察身 体(实践)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多尺度空间关系, 更深刻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再生产中充当的角 色。也就是说, 女性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的生活保 障, 包括对子女的照料、 用水和通信等, 均可视为社 会基础设施的缺位, 并在社区、 家庭和身体不同尺 度上产生了性别与阶级不平等的影响 [61][62] [63] 。为了维持这 一局面, 统治阶层构建起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 国家)女性不移动(immobile)的形象, 促成了对女性 流动的普遍负面看法, 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反过来 又进一步限制了她们的流动, 使得她们在基础设施 规划中被边缘化 [64][65] , 一些妇女少数族裔在移民国 家也曾遭受如此窘境 [66] 。 如上所述, 在被我们理所当然忽视的基础设施 生产端, 性别差异实际上是非常悬殊且不容忽视 的。正如 Easterling [67] 基础设施 [68] 来保证日常生活进行。有学者研究发 现, 在北欧国家, 儿童保育基础设施被看作是促进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带薪育儿假 以及普及儿童保育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 场中性别不平等 …”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