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 0.1 @BiVO 4 和五次催化循环后的 Ru 1 Fe 0.1 @BiVO 4 的红外光谱 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约 730 cm -1 处出现的 BiVO 4 Fe 0.1 @BiVO 4 对 AB 的水解活性, 这种较强的协同 作用可能是由于 Ru 和 Fe 之间的电子效应引起的 [26] 。 Ru 和 Fe 的电负性分别为 2.2 和 1.83, 其电负性差值 较大, 将产生强的电子效应, 因此, 引入 Fe 对提高 不同催化剂对 AB 水解产氢速率图 Fig. 6 Plots of n(H 2 )/n(AB) vs. time from the hydrolysis of AB (18.5 mg) (A) Catalysts with the same nanoparticles loadings; (B) Ru 1 Fe x NPs; (C) Ru 1 Fe x @BiVO 4 ; (D)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upporters Fe x @BiVO 4 比相应的纯 Ru 1 Fe x NPs 的 产氢速率都高。随着 x 从 0.05 增大到 0.3, 催化反应 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随着 另一个是通过两个 片段 NH 3 BH 2 -和 OH-的还原消除脱氢而形成羟基 中间体 NH 3 BH 2 OH。第三步, 一个 H 2 O 分子进攻金 属表面的中间体 NH 3 BH 2 OH, 产生 1 个分子 H 2 并形 成中间体 NH 3 BH(OH) 2 ; 随后, 另一个 H 2 O 分子通过 相同的机制进攻, 也释放 1 个分子 H 2 并得到中间体 E a 为 43.7 kJmol -1 , 而 且 转 化 频 率(TOF)为 205.4 mol H 2 mol R u min -1 。从表 2 可以看 出, 与其他钌基催化剂相比, 实验制备的催化剂 Ru 1 Fe 0.1 @BiVO 4 对 AB 水解产氢具有较低的 E a 和较 高的 TOF 值, 优势显著,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为了探究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 实验测试了催 化剂五次循环性能, 如图 8(C)所示, 催化剂经过五次 循环后活性有所降低, 这可能与水解过程中溶液的 粘度增加或偏硼酸盐浓度增加有关[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