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植物和微生物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1952;黄宗国和蔡如星, 1984), 其危害主 要表现在增大舰船行进阻力, 缩短维保间隔周期 (Alberte et al, 1992;Schultz et al, 2011); 减少海水管 线载流容量和降低流速, 甚至造成堵塞 (Venkatesan & Murthy, 2009); 引发局部微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改变材料腐蚀行为 (Neville & Hodgkiess, 2000; 杨 天 笑 等 , 2013); 增 加 载 荷 效 应 , 影 响 设 施 安 全 (Edyvean et al, 1985;Swift et al, 2006); 覆盖构件表 面, 妨碍水下作业 (Heaf, 1979;Marine Technology Directorate Limited, 1992); 危害水产养殖生产, 影 响海洋养殖业发展 (严涛等, 2008;Fitridge et al, 2012)等方面。 海洋污损生物通常来源于邻近和当地海域底 栖生物或漂浮性种类 (Yan et al, 2009), 其群落的形 成和发展与温度、盐度、深度、季节、海域、离岸 距离和附着基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是一个从无到 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严涛和曹文浩, 2008;李静等, 2010;Zhang et al, 2015)。 正是由于环境因子 变化和附着基质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和影 响 (Connell, 2001;Perkol-Finkel et al, 2008;Wilhelmsson & Malm, 2009;严涛等, 2014), 导致污损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周边邻近天然礁石的底栖生物 群落存在差异 (Glasby, 1999;Page et al,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