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DOI: 10.1017/s0144686x19001004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The impacts of gender on seasonal retirement mobility and wellbeing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in personal mobility and improvements in living standards, seasonal mobility for health reasons is a well-observed phenomenon among retired people worldwide. Exist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asonal retirement mobility and wellbeing, an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gender on these relationships. The framework of therapeutic mobility, which includes daily activities, sociality and context, was used to analyse this relationship. Qualitative met… Show more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2
1

Citation Types

0
1
0
2

Year Published

2021
2021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6

Relationship

0
6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7 publications
(3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52 publications
0
1
0
2
Order By: Relevance
“…Pre-pandemic studies found that men are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common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than women (Shepherd, 2016). Xu and Wang (2021) found that older women have more abundant and meaningfu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receive more emotional support than men, an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their gender roles.…”
Section: Discussionmentioning
confidence: 99%
“…Pre-pandemic studies found that men are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common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than women (Shepherd, 2016). Xu and Wang (2021) found that older women have more abundant and meaningfu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receive more emotional support than men, an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their gender roles.…”
Section: Discussionmentioning
confidence: 99%
“…Foley [11] 在 Conradson [6] 的关系疗愈景观基础上提出 了疗愈组合(therapeutic assemblage)的概念。这个 概念受到了新文化地理学领域的非表征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68][69] 的影响, 将 Deleuze 等 [70] 的组合概念应用于疗愈景观研究。疗愈组合具有 两个重要特征。首先, 疗愈组合用动态联系而非本 质来定义场所 [71] , 认为场所是人与环境的暂时性的 动态组合。在这个组合中, "关系可能会改变, 新的 要素可能会进入, 联盟可能会破裂, 新的结合可能 会被培养" [72] 。这让疗愈组合框架能够较好地揭示 场所疗愈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例如 Foley [41] 在对蓝色空间的疗愈体验研究时将下海游泳视 作一种动态的疗愈组合。大海瞬息万变, 对下海沉 浸其中的人产生反应。人们每次进入的大海都不 再是同一个大海, 因而每次都会带来不同的疗愈 (或相反)体验。 其次, 疗愈组合认为构成疗愈的要素具有异质 性。例如 Foley [11] 在对爱尔兰宗教圣地圣井的研究 中将圣井疗愈组合定义为物质(material, 如有形的 砖石和水)、 隐喻(metaphor, 如文化叙事, 声誉)、 置身 (inhabitation, 身体、 感受与表演)维度的组合。Zhou 等 [22] 在对中国城市公园的研究中将公共空间的疗 愈组合定义为物质(如公园中的蓝绿要素、 古典园 法性, 也重新定义了疗愈活动 [19,21] 支持的必由之路 [73] 。 2.2 赋能场所 在有关日常生活空间的进一步研究中, Duff [12] 在 关 系 疗 愈 景 观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赋 能 场 所 (enabling place)的概念。基于对日常生活空间的关注, 赋能场所研究的健康目标不再局限于支持治疗过 程, 而涵盖了缓解压力和焦虑 [55] 、 增加归属感 [74] 、 增 加休闲和锻炼机会 [75] 、 促进社会互动和社会资本积 累 [76] 等作用。在本体论角度, 这个概念的提出受到 Latour [52] 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影响, 关注特定场所 在产生或促成健康和福祉体验所必须的条件方面 所发挥的作用。Duff [12] 种植活动提供了管理人员和资金支持 [77] 。社会资 源包括存在于一系列环境当中与社会资本相关的 信任与互惠关系 [78] , 是产生赋能场所的最重要的机 制之一。例如 Zhou 等 [22] 在中国城市公园的研究中 发现了老年人与儿童存在的潜在互惠关系, 可视为 公园设施为不同群体的疗愈提供的社会资源。尽 管社会资源也可能带来不利的社会行动, 例如犯罪 和地方帮派活动 [79] , 但社会资源对促进健康公平和 规范健康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2,53] [82] , Gatrell [13] 提出 了疗愈移动(therapeutic mobility)的概念, 以重点关 注移动本身如何促进健康和福祉。Gatrell 对疗愈 图 3 公园作为赋能场所 然、 人工要素的存在都会影响步行者的体验 [85] , 带来 或疗愈或消极的健康效果。 徐红罡等 [4] 和 Kou 等 [86] 在 Gatrell 疗愈移动概念 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 季节性流动等更长久的移动 活动中的疗愈体验, 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发展。例 如, 通过对季节性迁移至三亚的老年群体的疗愈经 验的探讨, 将移动与停留并置, 从而对已有疗愈移 动概念进行了补充 [86][87][88] 。不仅如此, 这些研究弥合 了疗愈移动与疗愈景观的疗愈性机制之间的缝隙, 在更为一致性的疗愈机制框架下探讨季节性移动的 疗愈潜能, 实现了疗愈景观概念的统一和发展 [4,88]<...…”
Section: 在有关自然要素和非凡之地的进一步研究中,unclassified
“…Dunkley [14] 受到 Conradson 关系疗愈景观概念的影 响, 一反以往研究将制度性空间视作消极的控制场 所的态度, 提出疗愈任务景观(therapeutic taskscape) 的概念。 疗愈任务景观的提出同时受到了 Foucault [91] 的权力观念和 Ingold [92][93] 的任务景观概念的影响。 Dunkley [14] 认为, 既然疗愈体验是高度个性化的意义 生产, 那么疗愈景观本身未必是理想的或浪漫的。 受到任务景观概念的影响, Dunkley [14] 状态和福祉的追求 [17,41] 会、 文化、 政治和自身挑战的应对 [14,61] 。这为健康地 理学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与人类学、 社会学、 政治 学、 公共卫生、 城市规划等学科开展对话, 并拓展了 健康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的社会干预维度与社会影 响力。在疗愈景观研究的广泛社会影响下, 健康促 进不再是医疗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的行动目标, 也 是社会工作者、 城市规划师与商业服务机构逐渐关 注的热点, 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健康入万策" 方针不谋而合 [96] 。 但是, 目前疗愈景观研究框架对疗愈性的定义 仍然是高异质性和相对松散的, 缺乏系统而严肃的 疗愈机制的界定。以疗愈组合框架为例, 接触不同 的社会、 物质、 情感组合可以改善不同个体在不同 时期的健康状态 [5,11] 。然而, 这些组合究竟以何种机 制改善了个体的健康?可能是为个体提供了一种 转移注意力, 全神贯注于当下美好事物的 "心流" 状 态的机会 [77] , 也可能为个体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提 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73] 。这些疗愈性的提供是暂时 的还是可持续的, 这些疗愈效果的有限性是什么? 现有研究尚无法提供答案。这无形中削弱了疗愈 景观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参考性。因此, 未来 研究应当注重对疗愈景观疗愈机制的系统性探讨, 进一步厘清地理环境产生疗愈作用的限制条件、 发 生机制和时间延展性。 其次, 疗愈景观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具有天然 契合性, 充分发挥了 "深描" 的重要作用 [97] , 在经典 质性研究方法访谈、 观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了多种方法创新。例如, Doughty [83] 在研究中结合 GPS 设备进行了移动访谈, 探索了疗愈景观的具身 性和移动性的生产; Zhou 等 [19,21] 和 Bailly 等 [95] 分别使 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和照片启发法探索医疗空间 的多重媒介如何塑造了医患关系和患者的依从性。 但是, 目前疗愈景观普遍使用的质性研究也带 来了结论基于小样本数据, 因而具有较大主观性、 难以推广运用的问题。对此, 一些研究者借助了认 知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对疗愈效果进 行定量测量, 促进了疗愈景观研究与实证主义范式 主导的学科进行更广泛的对话 [55,98] 。另一个可能的 方向是对现有研究进行荟萃分析。Taheri 等 [23] 者、 老年人和残障人士 [18,74,99] 。一些研究甚至注意到 不同群体在同一空间中的疗愈体验之间存在的博 弈与潜在共赢 [22,94] 。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 康公正。但是, 仍然存在一些弱势人群, 如儿童、 青 少年、 学生和上班族较少被关注 [23] 有疗愈属性的非凡之地 [17,20,27] , 结合中国不同区域的 气候特色与基础设施讨论老年人的候鸟迁移行为 的疗愈移动性 [86,88] , 结合中国的传统孝道观念和特 有的 "广场舞" 现象讨论老年人在疗愈公共空间 和疗愈商业空间中的主观能动性 [22,…”
Section: 在有关自然要素和非凡之地的进一步研究中,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