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DOI: 10.18306/dlkxjz.2016.07.002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道路交通影响因素识别及空间协同性解析

Abstract: With the fifth and sixth census and road network data, and using a spatial interoper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a spatial lag model,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road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and urbanization rate at the county leve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is significant at the county level. Urbanization rate is low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poor contiguous mountainous counties (districts), and the spatial mis… Show more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Citation Types

0
1
0
10

Year Published

2017
2017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9
1

Relationship

0
10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17 publications
(11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1
0
10
Order By: Relevance
“…第 4 期 徐凯 等:基于 "三生" 视角的镇域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研究 ① 对农业与乡村多功能内涵的理论解析 [10][11] ; ② 多 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的理论范式及其地理学问 题 [12][13] 。此外, 西方学者认为发展多功能农业/乡村 是发挥乡村多元价值、 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 并从社区管理与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 践 [11,[14][15][16] 。总体来看, 乡村的多功能性研究也已成为 西方学者描述乡村地区差异特征、 解释乡村变化和 发展过程、 支持或驳斥政府政策和行动的一个核心 理论工具 [17] 。与国外学者相比, 国内学者在任务带 学科的模式下, 结合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等国家 发展政策或战略的实施, 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需要, 侧重实证研究 [18] , 如郭远智等 [19] 基于人地 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梳理了中国乡村发展脉络并 剖析了乡村振兴的地域分异格局, 提出了新时代 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及其路径对策, 为促进多功 能乡村系统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的乡村 多功能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 丰硕的研究成果, 不仅阐明了乡村多功能的内涵 [20] 及发展范式 [3,21] 等理论问题, 而且在乡村多功能评 价及类型识别 [17][18] 、 时空分异 [22][23] 、 影响因素 [24][25] 、 功 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7,[26][27] 等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 较大进展。 总体而言, 既有研究成果丰富了乡村多功能理 论,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① 在研究尺度上, 县域等中 宏观尺度的研究较多, 而微观尺度的镇域和村域的 研究较少, 省域层面的微观尺度研究则明显更少; ② 尺度关联使得不同尺度上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存在较大差异 [28] , 对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空间 异质性揭示不足; ③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 数据为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29] , 使省域层面 的微观尺度研究成为可能, 但当前借助该类数据的 微观尺度 "三生(生产、 生活、 生态)" 视角的乡村功能 研究依然较少。山东省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 省, 而且是中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的省 份, 有 "粮棉油之库, 水果水产之乡" 之称。同时, 山 东省在地理环境、 经济结构、 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水 平等方面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被众多学者认 为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堪称研究快速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典型省区 [30][31][32] 。基于 此, 本文从 "三生" 视角探究山东省镇域乡村功能的 空间特征, 揭示功能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异质性, 划 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 以期为丰富乡村多功能 理论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三生" 视角的乡村多功能性内涵解析 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 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条 件和内外部环境不同, 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承担的发 展任务也不同 [33] , 乡村功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 征 [17] 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是乡村发展的时代要求 [35] 。因此, 本文认为乡村多 功能性是乡村依据其内核系统, 在外缘系统的影响 下, 乡村的生产功能、 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及其交 互作用状况, 并受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发展趋 势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时代内涵(图 1)。乡村多功能 性不仅仅是理解乡村发展路径的框架, 也是一种解 释理想乡村发展模式的工具 [11] , 有助于乡村建设行 动的实施。…”
unclassified
“…第 4 期 徐凯 等:基于 "三生" 视角的镇域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研究 ① 对农业与乡村多功能内涵的理论解析 [10][11] ; ② 多 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的理论范式及其地理学问 题 [12][13] 。此外, 西方学者认为发展多功能农业/乡村 是发挥乡村多元价值、 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 并从社区管理与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 践 [11,[14][15][16] 。总体来看, 乡村的多功能性研究也已成为 西方学者描述乡村地区差异特征、 解释乡村变化和 发展过程、 支持或驳斥政府政策和行动的一个核心 理论工具 [17] 。与国外学者相比, 国内学者在任务带 学科的模式下, 结合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等国家 发展政策或战略的实施, 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需要, 侧重实证研究 [18] , 如郭远智等 [19] 基于人地 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梳理了中国乡村发展脉络并 剖析了乡村振兴的地域分异格局, 提出了新时代 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及其路径对策, 为促进多功 能乡村系统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的乡村 多功能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 丰硕的研究成果, 不仅阐明了乡村多功能的内涵 [20] 及发展范式 [3,21] 等理论问题, 而且在乡村多功能评 价及类型识别 [17][18] 、 时空分异 [22][23] 、 影响因素 [24][25] 、 功 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7,[26][27] 等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 较大进展。 总体而言, 既有研究成果丰富了乡村多功能理 论,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① 在研究尺度上, 县域等中 宏观尺度的研究较多, 而微观尺度的镇域和村域的 研究较少, 省域层面的微观尺度研究则明显更少; ② 尺度关联使得不同尺度上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存在较大差异 [28] , 对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空间 异质性揭示不足; ③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 数据为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29] , 使省域层面 的微观尺度研究成为可能, 但当前借助该类数据的 微观尺度 "三生(生产、 生活、 生态)" 视角的乡村功能 研究依然较少。山东省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 省, 而且是中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的省 份, 有 "粮棉油之库, 水果水产之乡" 之称。同时, 山 东省在地理环境、 经济结构、 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水 平等方面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被众多学者认 为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堪称研究快速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典型省区 [30][31][32] 。基于 此, 本文从 "三生" 视角探究山东省镇域乡村功能的 空间特征, 揭示功能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异质性, 划 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 以期为丰富乡村多功能 理论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三生" 视角的乡村多功能性内涵解析 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 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条 件和内外部环境不同, 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承担的发 展任务也不同 [33] , 乡村功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 征 [17] 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是乡村发展的时代要求 [35] 。因此, 本文认为乡村多 功能性是乡村依据其内核系统, 在外缘系统的影响 下, 乡村的生产功能、 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及其交 互作用状况, 并受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发展趋 势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时代内涵(图 1)。乡村多功能 性不仅仅是理解乡村发展路径的框架, 也是一种解 释理想乡村发展模式的工具 [11] , 有助于乡村建设行 动的实施。…”
unclassified
“…地理探测器 (Geographical Detector) 是探测地理要素空间分异性并揭示形成空间分 异性原因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21] 。既可以定量探究影响因变量变化的主要自变量,也可以 分析多种因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 [22] ,公式如下:…”
unclassified
“…何 杰 等: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 段、模式下乡村要素、结构、功能及发展潜力的差异 [11,12] ,对于实施精细化的乡村振兴策 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乡村发展的内涵应包含状态、趋势及潜力等多个维度。 (1) 状态指乡 村发展的阶段显性特征,主要为乡村形态、要素、结构及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揭示不 同乡村的发展状态及其差异。Cloke [13] 首次提出乡村性指数,通过评价乡村的人口、就 业、交通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张小林 [14] 将乡村性概念引入并提出以 乡村性定义乡村的设想。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乡村性被普遍认为是综合反映乡村发展 水平、揭示乡村内部差异、识别乡村地域空间的重要指标 [15] ,能够描述人们对乡村的 感知 [16] 、意向 [17] 以及乡村的多功能社会需求 [18] 。基于此,龙花楼等 [19] 、李裕瑞等 [20] 、文琦 等 [21] 也将乡村性及乡村发展特征评价运用于乡村类型划分。(2) 趋势指乡村发展的方 向,决定未来乡村发展、转型 [22] 的模式与方向,包含乡村聚落空间演化 [23][24][25] 、社会秩序变 迁 [26,27] 、地域功能变化 [28][29][30] 在内的多重变化特征。李小建等 [31] 以乡村聚落形成及变化的条 件提出中国聚落发展的多种形式;汪火根等 [32] 强调通过乡村共同体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秩 序重建;房艳刚等 [33] 引入多功能理论思考中国乡村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路径及对策; Holmes [34] 指出外部条件变化会导致城市边缘区乡村功能发生变化;杨忍等 [35] 运用地理探 测器识别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的影响因素。 (3) 潜力指乡村依据其状态、趋势确定 的可能性发展隐性空间,取决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内生性及外生性要素 [36] 。当前关于乡村 发展潜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37]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38] 、农村居民点 整治潜力 [39,40] [2] 。其在结构上表现为城 镇空间与乡村空间的相互交叉、渗透 [2] ,在功能上表现为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现阶段城 市化进程的加剧,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严峻问题,城乡失衡、乡村凋敝等一系列难题使得 乡村要素、结构与功能面临严峻挑战。人口、土地、经济作为社会、资源、经济系统的 重要内容 [41] 状态的程度;同时点 M 到原点的距离代表区 域系统向乡村偏移的程度,可反映城乡发展 的阶段。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9] :…”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