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OI: 10.26549/fm.v1i1.214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佛山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Citation Types

0
0
0
2

Year Published

2021
2021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5
1

Relationship

0
6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36 publications
(2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0
0
2
Order By: Relevance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43 卷 迁移流动的典型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协调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6] 。因此, 亟待学界从人口地理的角度, 探 索人口分布 ① 在城、 镇和乡三类地域空间的演变及引 发该变化的关键因素, 以揭示近年来中国城乡关系 和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态势, 为下一阶段实现城乡 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形式, 与整个经济体的 发展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7] 。1978 年改革开 放以来, 户籍制度的不断松绑伴随着中国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流动, 表现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8][9] 和乡村 人口持续外流 [10] 。乡-城流动人口成为流动人口中 的绝对主体, 对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显著 [9] 。 与此同时, 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分异, 中国人口 分布的区域分化特征趋于明显 [11] 。例如, 刘涛等 [11] 发现, 2010-2020 年人口的集中化趋势有所强化。 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形成人口密集带, 西部内陆农业 县常住人口出现增长, 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面临人 口收缩 [12][13] 。细分人口类别看, 流动人口对发达地 区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较大, 占相当比重 [9,14] 。如有 研究发现, 在 2000-2015 年, 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 比例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较高且增幅明显, 表明流 动人口在该地的持续集聚 [15] 。而在欠发达地区, 户 籍人口是绝对主体, 并存在明显的人口外流现象 [14] 。 除了流入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一般 地级行政区也是省内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16] 。 近年来, 伴随着中国城乡结构和关系的重塑, 城乡 人口分布变化的新特征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学者 就城镇和乡村人口增减的类型特征 [17] 、 城乡人口结 构差异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交互效应 [18] 等话题展 开讨论。已有研究发现, 一些县城和小城镇也开始 成 为 人 口 回 流 和 外 来 人 口 流 入 的 载 体 [19][20] 。 在 2000-2020 年间, 流动人口尽管仍然在中心城市集 聚, 但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县级单元已呈 现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 [22]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的 产业转移和当地收入水平的提升, 一些县城正成为 吸引和集聚流动人口的节点 [19][20] 。与此同时, 尽管 城镇吸引型城镇化仍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地域类 型 [21] , 但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 人口外 流和人口流入现象在一些乡村地区同时出现 [3][4]23] 。 例如, 发达地区的乡村已出现一批外来职业农民, 以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的外来人口 [3][4] , 正改变 着当地的人口分布。由此,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行 背景下, 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成为新的关注重点 [24] 。 综上,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城乡分布格局演变 已受到学界关注, 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在不同尺度及 在不同类型地域空间分布的分别探讨 [11,[25][26][27][28]…”
unclassified
See 1 more Smart Citation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43 卷 迁移流动的典型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协调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6] 。因此, 亟待学界从人口地理的角度, 探 索人口分布 ① 在城、 镇和乡三类地域空间的演变及引 发该变化的关键因素, 以揭示近年来中国城乡关系 和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态势, 为下一阶段实现城乡 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形式, 与整个经济体的 发展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7] 。1978 年改革开 放以来, 户籍制度的不断松绑伴随着中国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流动, 表现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8][9] 和乡村 人口持续外流 [10] 。乡-城流动人口成为流动人口中 的绝对主体, 对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显著 [9] 。 与此同时, 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分异, 中国人口 分布的区域分化特征趋于明显 [11] 。例如, 刘涛等 [11] 发现, 2010-2020 年人口的集中化趋势有所强化。 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形成人口密集带, 西部内陆农业 县常住人口出现增长, 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面临人 口收缩 [12][13] 。细分人口类别看, 流动人口对发达地 区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较大, 占相当比重 [9,14] 。如有 研究发现, 在 2000-2015 年, 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 比例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较高且增幅明显, 表明流 动人口在该地的持续集聚 [15] 。而在欠发达地区, 户 籍人口是绝对主体, 并存在明显的人口外流现象 [14] 。 除了流入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一般 地级行政区也是省内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16] 。 近年来, 伴随着中国城乡结构和关系的重塑, 城乡 人口分布变化的新特征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学者 就城镇和乡村人口增减的类型特征 [17] 、 城乡人口结 构差异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交互效应 [18] 等话题展 开讨论。已有研究发现, 一些县城和小城镇也开始 成 为 人 口 回 流 和 外 来 人 口 流 入 的 载 体 [19][20] 。 在 2000-2020 年间, 流动人口尽管仍然在中心城市集 聚, 但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在县级单元已呈 现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 [22]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的 产业转移和当地收入水平的提升, 一些县城正成为 吸引和集聚流动人口的节点 [19][20] 。与此同时, 尽管 城镇吸引型城镇化仍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地域类 型 [21] , 但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 人口外 流和人口流入现象在一些乡村地区同时出现 [3][4]23] 。 例如, 发达地区的乡村已出现一批外来职业农民, 以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的外来人口 [3][4] , 正改变 着当地的人口分布。由此,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行 背景下, 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成为新的关注重点 [24] 。 综上,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城乡分布格局演变 已受到学界关注, 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在不同尺度及 在不同类型地域空间分布的分别探讨 [11,[25][26][27][28]…”
unclassified
“…的因素 [14,22,[30][31] [33][34] ; 而苏北这些增幅 明显地区则基本处于 "城镇主导" 的城镇化发展阶 段, 流动人口的增长与城镇发展带动的区域联动效 应有关 [35] 乡联动吸引着外来人口的流入 [33][34] 关注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城 乡融合 [33] 。由此, 江苏省乡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空间 的改善显著缩小了三类地域空间吸引力的差异, 对 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产业结构高级 化负向影响了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 这 可能由于第三产业通常对人力资本有更高要求 [36] , 且在镇区和乡村的三产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由此抑 制了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相比较, 工 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呼应了已有研究 所提 "工业化有利于城乡协调共进" [21]…”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