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OI: 10.18402/resci.2017.07.08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游憩者场所依恋与恢复性知觉关系研究——以福州城市公园为例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Citation Types

0
0
0
1

Year Published

2019
2019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3

Relationship

0
3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3 publications
(2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2 publications
0
0
0
1
Order By: Relevance
“…旅游体验能够给人类带来多种好处。已有研 究证实了度假体验对游客的各种积极影响, 比如, 主观幸福感 [1] 、 生活满意度 [2] 、 心理恢复 [3][4][5] [5] , 从兼容、 程度、 心理逃离、 物理 远离、 不和谐和迷恋等 6 个维度测量游客对目的地 环境恢复性的感知。随后, Lehto 等 [6] 、 Chen 等 [3] 分别 对这一量表在中国背景下的信效度进行了跨文化验 证。已有研究发现, 游客对目的地环境恢复性的感 知正向影响其满意度 [5,7] 、 目的地偏好和愉悦感 [3] 、 总 体恢复感 [6] [8] 、 树木 [9] 等) 对本地居民和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 响。同时, 还研究了物质因素感知 (比如, 空气质量 感知和水质量感知 [10] 、 自然度感知和生物多样性感 知 [11] ) 与本地居民 [12] 、 户外竞走爱好者 [11] 的环境恢复 性感知之间的关系。此外, 已有研究证实了年龄 [12] 、 环境偏好 [13] 、 场所依恋 [14] 、 场所认同 [15] [3,7,16] 。因而, 在旅游作为 一种异地的实地体验的情境下, 利用这种方法所得 研究结果的效度易受质疑 [3,7] [8,9,14] 等 的当地居民, 度假游客在度假区的停留时间往往更 长 [3,7] 。因此, 有必要探讨旅游度假区中 "真正的" 游 客的环境恢复性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的身心恢复 [17] 。依托自然 资源发展的旅游度假区, 对环境的变化是高度敏感 的。气候条件的改变(例如, 极端天气、 海平面上 升) 以及环境要素的变化 (例如, 空气质量恶化、 水 质量恶化) , 不仅会影响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会影响游客的心理健康 [18,19] 。已有研究表明, "蓝 色空间" 型的环境 (例如, 海滨、 河岸滨水区) 易受到 诸多环境因素变化的威胁。然而, 相比 "绿色空间" (例如, 城市公园) , "蓝色空间" 更能促进人的身心 恢复 [20] [15,21] 。因此, 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时, 不仅要从物理环境本身的特征出发; 在旅游体 验的情境下, 更应从游客主观感知的角度对自然环 境加以衡量 [22,23] 。环境满意度和气候满意度就是衡 [24,25] [26] 。注意力恢复理论认为, 环境恢复性 具有迷恋、 远离、 程度和兼容 4 个特征 [26] 。在此基础 上, 旅游学者在旅游情境下构建了 "目的地环境恢 复性感知" 这一新的概念, 强调的是游客对旅游目 的地使人心理、 生理、 社会能力恢复的特性的感知 情况…”
Section: 引言unclassified
“…旅游体验能够给人类带来多种好处。已有研 究证实了度假体验对游客的各种积极影响, 比如, 主观幸福感 [1] 、 生活满意度 [2] 、 心理恢复 [3][4][5] [5] , 从兼容、 程度、 心理逃离、 物理 远离、 不和谐和迷恋等 6 个维度测量游客对目的地 环境恢复性的感知。随后, Lehto 等 [6] 、 Chen 等 [3] 分别 对这一量表在中国背景下的信效度进行了跨文化验 证。已有研究发现, 游客对目的地环境恢复性的感 知正向影响其满意度 [5,7] 、 目的地偏好和愉悦感 [3] 、 总 体恢复感 [6] [8] 、 树木 [9] 等) 对本地居民和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 响。同时, 还研究了物质因素感知 (比如, 空气质量 感知和水质量感知 [10] 、 自然度感知和生物多样性感 知 [11] ) 与本地居民 [12] 、 户外竞走爱好者 [11] 的环境恢复 性感知之间的关系。此外, 已有研究证实了年龄 [12] 、 环境偏好 [13] 、 场所依恋 [14] 、 场所认同 [15] [3,7,16] 。因而, 在旅游作为 一种异地的实地体验的情境下, 利用这种方法所得 研究结果的效度易受质疑 [3,7] [8,9,14] 等 的当地居民, 度假游客在度假区的停留时间往往更 长 [3,7] 。因此, 有必要探讨旅游度假区中 "真正的" 游 客的环境恢复性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的身心恢复 [17] 。依托自然 资源发展的旅游度假区, 对环境的变化是高度敏感 的。气候条件的改变(例如, 极端天气、 海平面上 升) 以及环境要素的变化 (例如, 空气质量恶化、 水 质量恶化) , 不仅会影响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会影响游客的心理健康 [18,19] 。已有研究表明, "蓝 色空间" 型的环境 (例如, 海滨、 河岸滨水区) 易受到 诸多环境因素变化的威胁。然而, 相比 "绿色空间" (例如, 城市公园) , "蓝色空间" 更能促进人的身心 恢复 [20] [15,21] 。因此, 在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时, 不仅要从物理环境本身的特征出发; 在旅游体 验的情境下, 更应从游客主观感知的角度对自然环 境加以衡量 [22,23] 。环境满意度和气候满意度就是衡 [24,25] [26] 。注意力恢复理论认为, 环境恢复性 具有迷恋、 远离、 程度和兼容 4 个特征 [26] 。在此基础 上, 旅游学者在旅游情境下构建了 "目的地环境恢 复性感知" 这一新的概念, 强调的是游客对旅游目 的地使人心理、 生理、 社会能力恢复的特性的感知 情况…”
Section: 引言unclassified
“…地点情感关系的重要依据 [14] 。人们在长时间接触某 个特定场所后, 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偏好和行为, 这 种人与场所间的归属与联结关系就是场所依恋 [15,16] 。 Williams 等 [17] 提出场所依恋二维结构包含场所依赖 (Place Dependence)和场所认同(Place Identity), 并 基于此开发了场所依恋评测量表, 该量表是目前国 内外相关研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测量方法。场所 依赖是个体对场所功能上的依赖, 如对场所中环境 景观、 公共资源、 服务设施的实质性需求; 场所认同 建立在个体对场地感知、 记忆、 印象的基础上, 表现 为个体对于场所的情感依恋 [18] 。场所依恋会使个体 将地方看作自我的一个部分, 身处该地能给个体带 来安全感, 提升自我认同, 增加正面情绪 [19] 。 环境偏好和场所依恋都是个体与环境间的互 动关系, 环境偏好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机制, 是场 所依恋关系建立的条件之一。人们本能地对开放、 舒适、 安全的环境产生需求及偏好, 进而引发依恋 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环境偏好对 场所依恋的积极影响。如 Kastenholz 等 [20] 针对葡萄 牙 3 个内陆村庄的游客展开的研究发现, 游客的环 境偏好与场所依恋正相关; Moore 等 [21] 以铁路文化 公园为研究对象, 发现场所认同作为场所依赖的中 介因素影响游客对公园的评价与态度; 刘群阅等 [22] 以福州的 9 个城市公园为例, 探讨环境偏好与场所 依恋在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模型中的作用, 结果表 表 1 环境偏好量表 [25] 。此外, 自然 环境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心理压力、 舒缓情绪、 消除 疲劳 [26] 。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健康效益主要表 现为 3 个层面: 缓解心理压力、 减少身体疾病、 产生 长期积极的社会效应 [5] 。健康效益感知量表能快速 有效测量游客在景观环境中感受到的健康效益 [27] , 如 Peschardt 等 [28] 在研究中采用该量表发现, 游客对 户外自然景观的满意度越高, 越能在其中缓解压力 与疲惫; 曾真等 [29] 以福建三明绿道为例, 也验证了这 一观点, 即游憩体验越满意的游客对环境提供的舒 适感越依恋, 从而越快地恢复身心健康。游客在基 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依恋感更容易生成, 进 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上的放松 [30] 。Lehto 等 [31] 性展开测量, 相关系数的显著程度越高, 则量表的 内容效度越高 [33] 。表 2 显示, 各测量变量与所在潜 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在 0.659~0.901 之间, 说明量表具 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收敛效度代表数据内部的一 致性、 稳定性和聚集性, 可以通过标准化因子负荷、 [35] 与朱正英等 [36] 的 表 3 修正后的环境偏好模型信效度分析结果 [27] ; 吴天杰 等 [10]…”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