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OI: 10.18306/dlkxjz.2017.09.004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跨境流动视阈下的节庆文化与民族认同研究——中越边境苗族花山节案例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2

Citation Types

0
0
0
4

Year Published

2020
2020
2021
2021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2

Relationship

0
2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2 publications
(4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2 publications
0
0
0
4
Order By: Relevance
“…是由地理距离和领土管辖权的制图遗产(通过话 语、 符号制图控制边界)而主观制造出来的 [19] 。当 前流动性研究质疑有界空间与人口归属之间的自然 关系, 反对将地方与人固化的本体论, 认为由不同行 动者联系的地方和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40] 。后 民族主义和跨民族主义则直接指出主权、 身份认同 与领土国家的联系正在削弱, 身份认同和政治活动 嵌入在不同尺度空间(家、 邻里、 社区、 地方、 国家、 区域、 全球), 即领土和政治不是单向线性关联 [41] 。 这在 "嵌入式国家主义(embedded statism)" [42] 、 "领 土陷阱(territorial trap)" [43] 、 "地图焦虑(cartographic anxiety)" [44] 及 "空间社会化(spatial socialization)" [33] 等政治地理学概念均有所体现, 隐喻着边界流动性 的本质。 关系边界强调的领土与身份不再是固化关系 的浪漫式(理想化)论点, 一定程度上导致跨越边界 的个人或组织与坚持领土边界的权力机关发生矛 盾和冲突。一方面, 草根群体为寻求更好生活机会 或发展诉求而穿刺边界 [15] , 另一方面领土国家为过…”
Section: 关系边界将边界视为不同事物以不同方式相 互碰撞的关系空间, 认为边界是民主政治的障碍,unclassified
See 2 more Smart Citations
“…是由地理距离和领土管辖权的制图遗产(通过话 语、 符号制图控制边界)而主观制造出来的 [19] 。当 前流动性研究质疑有界空间与人口归属之间的自然 关系, 反对将地方与人固化的本体论, 认为由不同行 动者联系的地方和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40] 。后 民族主义和跨民族主义则直接指出主权、 身份认同 与领土国家的联系正在削弱, 身份认同和政治活动 嵌入在不同尺度空间(家、 邻里、 社区、 地方、 国家、 区域、 全球), 即领土和政治不是单向线性关联 [41] 。 这在 "嵌入式国家主义(embedded statism)" [42] 、 "领 土陷阱(territorial trap)" [43] 、 "地图焦虑(cartographic anxiety)" [44] 及 "空间社会化(spatial socialization)" [33] 等政治地理学概念均有所体现, 隐喻着边界流动性 的本质。 关系边界强调的领土与身份不再是固化关系 的浪漫式(理想化)论点, 一定程度上导致跨越边界 的个人或组织与坚持领土边界的权力机关发生矛 盾和冲突。一方面, 草根群体为寻求更好生活机会 或发展诉求而穿刺边界 [15] , 另一方面领土国家为过…”
Section: 关系边界将边界视为不同事物以不同方式相 互碰撞的关系空间, 认为边界是民主政治的障碍,unclassified
“…预 [16] 。典型的有 "9•11" 后出现的新公民身份和新生 命政治, 公民因身份差异而受到各种边界形式的 "吸纳" 与 "排斥" 。关系边界不仅强化了国家边界 上的生命政治, 还将这种生命政治衍生到国家内 部, 呈现多个社会性边界和空间区隔, 从而把过去 不证自明的国家整体拆解为充斥各类边界实践或 活动的空间 [45] [33] 揭示了民族主义意识在芬兰和俄罗斯领土边界 上的作用及影响 Rumford [34] 以 "边界属于每个人" 观点为基础, 发展了一 种以非国家为中心的边界研究方法 Newman [23] 对无边界世界话语的叙事分析, 认为需从自 下而上的视角重点关注个体的边界叙事 Perkmann 等 [35] 分析欧盟在跨境公共治理中的表现, 探讨 国家制度和区域政策的作用 Paasi [36] 提出基于话语和社会实践的分析方法分析去领 土化和再领土化边界 [46] , 这 种差异受到权力机关意志的制约并通过空间和时 间的精准计算来管理边界。在空间上表现边界设 立的永久化和边界管理的制度化, 时间上表现突出 边界两侧的人文图式(人文符号、 认知和结构)的差 异 [47] 。但传统的边界很多情况下属于描述性范畴, 主要是边界政治进程的静态呈现和地理表征, 而较 少涉及边界化本身的功能及政治意义与原有社会 性空间之间的错位与冲突。 边界一旦被创造出来, 就会产生相应的治理方 式以服务于权力精英的利益 [39] 。从政治意义上, 边 界强调的是空间的分割, 体现的是精英群体塑造不 同认同的努力。正如 Van Houtum 等 [48] 影、 小说和教育中创造的 "边界符号" 表达和再现领 土 [33] , 而这些符号意义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 这反映了边界本身是被建构的实质。通过边界 建构, 权力精英对社会群体进行排序、 分级、 管理和 控制 [50] , 草根群体采取各种形式跨越边界以打破权 力精英的管制与制约, 权力精英自上而下的空间管 治和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日常实践之间的双向互 动将共同作用着边界的空间意义和功能 [15] 。边界 还可以创造特殊的 "混合" 身份, 从封闭走向合作, 形成边界过渡区, 这种变化由于受到不同行动者的 话语和实践建构而产生 [51] 境地区居民彼此间信任的影响 [53] ; 通过讨论国家、 领土、 公民身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边界作为资源和 政治互动的潜在要素进行批判性分析, 以挑战传统 的边界概念 [54] [56] , 边境变得更加紧张, 边界管控和边境安全压 倒一切。安全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话语从而推 动边界管控变得严格, 边界的外部管理和协商范畴 的职能转向执行国内政策, 这挑战了新自由主义下 全球一体化的固有框架 [57] 。扩大边界执法和边界 军事化使移徙者跨越边界遭遇更多困难 [58] 不完整、 破碎的和日常实践嵌入的一种状态 [40] 。研 究范式的转变推动文化成为边界研究最核心的元 素。文化不仅引起去属地化现象, 还可能创造重新 属地化的地景, 文化通过社会互动实现再重建 [15] 。 中国的边界研究多集中在国家、 超国家层面, 这固然 能从宏观上把握与邻国的地缘环境和地缘政治关 系, 但由于中国边界多跨界民族, 与邻国民族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上又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通过采 用社会建构的研究范式 [14] 理论解释 [16] 。统一的边界理论似乎是不可能实现 的, 因为边界具有深刻的语境特征和社会权力关 系, 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并且深深植根 于政治、 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话语和实践中 [23] , 边界 只能作为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一部分而保持 其独特性 [18]…”
Section: 关系边界将边界视为不同事物以不同方式相 互碰撞的关系空间, 认为边界是民主政治的障碍,unclassified
See 1 more Smart Citation
“…第 2 期 苏志龙 等:文化经济视角下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山康茶祖节的重构 探讨 [4,6] 经济地理学 "文化转向" 批判的对象 [24] 。文化与经 济之间的对立逐渐消解, 文化的经济价值在后工业 社会时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25] , 学者更为关注文 化与经济的融合过程。 文化具有的经济价值以文化资本的形式表达 出来, 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 有形及无形资产 [26] 。一旦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 就 会成为社会不同主体争夺的对象, 文化开始转化为 文化资本 [14] 。文化成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就是文化 被剥离原始附着物的过程 [27]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使文化成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在现代中国, 传统 节庆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 关键在于其蕴含的丰富 的民族文化,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成为许多地方 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部 门, 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政府满足公众需求的策略 [28] 。 Oakes [29] 认为, 传统节日在后改革时代不再被视为 传统陈旧的象征, 而成为地方政府民族旅游异国情 调的营销资源, 传统文化在新的语境中得以重新 建构。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成为理解经 济活动的重要途径, 地方特色文化在经济的推动下 得以重新恢复, 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 [30] 。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中国各地纷呈叠出的传 统节庆,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掺入了现代性的元素 [6,[31][32] , 有些节庆甚至属于完全的新创 [4,16,33] 。霍布斯鲍姆 等 [34] 针对这些节庆的重构认为: "那些表面看来或 者声称是古老的' 传统' , 其起源时间往往并不古 老, 而且有时是被创造出来的, 往往都是为了当下 的目的而使用旧材料来建构一种新形式" 。许多学 者认为节庆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文化内涵可 能是被 "建构" "想象" 和 "创造" 出来的 [31,35] , 目的都 是为当代现实服务。 有学者担忧文化与经济结合使得文化需要遵 从经济的资本逻辑, 节庆文化在经济过程中被消 费, 文化的地方性表征功能丧失 [13,15] 。事实上, 文化 与经济相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发展趋势受到 多种力量的影响, 认同与抵制受到多方主体的博 弈 [36] , 在博弈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权力主体, 成 为地方节庆文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37] 它们不再被使用或是加以调整" [34] , 随着社会的发 展, 文化被重构或是被创造, 必然要以适应社会为 前提, 方能得到社会的认同 [13] 。 "现实的人借传统的名义、 在传统之中获得一 定的合法性, 而传统借人的活动成为现实的文化, 获得了新的存在" [39] 社会意义与价值重构的表现 [44] , 是文化生产与消 费、 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45] 。传统文化的重构受到社 会、 政治、 经济等影响, 是当下对过去的一种重新阐 释 [46] , 传 统 节 庆 的 重 构 是 在 当 下 叙 说 过 去 的 立 场 [47] , 在 "表面上看是同一个礼仪, 其意义可能发生 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既取决于表演的性质, 也取决 于礼仪所处的背景" [34] [53] 。 事实上, 节庆同习俗一样, 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因为即使在 "传统" 社会, 生活也并非永恒不变 [34] 。 有些节庆被重构出来, 不但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又能促进文明开放程度 [54] , 反而得到 "在地者" 的认 可, 即使是为了旅游经济发展而塑造的文化产品经 过一段时间也可能会成为当地的文化感知 [1] Silverman C. The politics of folklore in Bulgaria [J].…”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