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sz et al, 2014)。然而, 越来越 多研究发现入侵地一些植食性天敌的采食行为也 可能阻抗外来植物入侵(Kempel & Chrobock et al, 2013;Schultz et al, 2017;Zhang et al, 2018;Christianen et al, 2019)。例如 ,& Vilà, 2001;Huang et al, 2010; Schaffner et al, , 2017;Mariotte et al, 2018;Zhang X et al, 2021)。菌根真菌在外来植物入侵中的作用近年 来得到了关注(Suding et al, 2013;Bunn et al, 2015;Dickie et al, 2017;Chen et al, 2020)。 "共生促进"假说 (enhanced mutualisms hypothesis)认为, 外来植物在 入侵地与当地一些高效的共生真菌形成新的相互 作 用 , 促 进 其 入 侵Baynes et al, 2012;Tian et al, 2021;Sheng et al, 2022;Yu et al, 2022)。 例 如 , 与原产地种群相比, 乌桕与小 飞蓬(Conyza canadensis)的入侵地种群的菌根真菌 寄生率更高、植物生物量更大(Yang et al, 2015;Sheng et al, 2022), 这种更强的"共生促进"关系主要 是由根系分泌物中类黄酮的变化驱动的(Tian et al, et al, 2013;Stricker et al, 2016), 也可能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植物产生抑制, 从而促进入侵 al, 2020b)。同理, 本地植物也会募集一些病原微生物 抑制外来植物入侵(Zhang et al, 2020a)。另外, 本地 植物募集的病原微生物对外来植物的抑制作用通 常高于外来植物募集的病原微生物对外来植物的 抑制作用(Zhang et al, 2020b), 时发生(Waller et al, 2020; Allen et al, 2021)。自 Bennett (2013)综述并强调了这种复杂多类群互作 (Liu et al, 2017), 并且这种促 进效应 在水 生系 统 更加明显 (Sorte et al, 2013)。增温(Haeuser et al, 2017, 2019) 与 大 气 CO 2 浓 度 上 升 (Blumenthal et al, 2013; Mozdzer & Caplan, 2018)驱动外来植物入侵的现象 也不断被证实。一项基于全球13个国家64片草地的 养分添加实验发现, 养分增加显著提高了外来植物 优势度(Seabloom et al, 2015)。同样, 水分和光照等 资 源 的 增 加 也 可 能 加 速 外 来 植 物 的 入 侵 过 程 (Davidson et al, 2011; Sorte et al, 2013)。最新的研究 暗示城市化进程中路灯建设引起的夜间光污染促 进了一些外来植物的入侵(Speißer et al, 2021; Liu YJ et al, 2022; Murphy et al, 2022)。另外, 与单一的 光照或养分增加相比, 光照与养分同时增加更能加 剧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排斥(Zhang et al, 2022)。因此 , Richards等(2006)指出许多外来入侵植 物在应对生存条件变优越、资源增加的环境变化时 "专家型策略" (master of some)。最新的研 究显示干旱(Copeland et al, 2016; Liu et al, 2017; Valliere et al, 2019)与臭氧胁迫(Wang LC et al, 2022) Zhang et al, 2020a; Li YJ et al, 2022)。 这也解释了为 什 么 个 别 研 究 发 现 资 源 波 动 不 影 响 (Frevola & Hovick, 2019; Shi et al, 2021)甚至抑制外来植物入 侵(Liu et al, 2018), 群 落 (novel community) 或 新 型 生 态 系 统 (novel ecosystem, Richardson & Gaertner, 2013)。这 2017 年 , Journal of Ecology 发 表 了 关 于 "Long-Term Dynamics and Impacts of Plant Invasions" species role), 对传粉网络的嵌套性 (nestedness) 、 连 通 度 (connectance) 和 稳 健 性 (robustness) 等 可 能 无 显 著 影 响 (Bartomeus et al, 2008; Stouffer et al, 2014; Parra-Tabla et al, 2019; Corcos et al, 2020)。 目前, WW et al, 2020; Qiu et al, 2020; Xu et al, 2022b), 以及植食动物(Xu et al, 2022a)和致病 微生物(Li et al, 2014)等介导的间接影响, 显著改变 了我国南方红树林和中、北部盐沼生态系统的植物 群落组成与结构(Wang et al, 2019; Ren et al, 2021), 导致依赖于本地生产者为营养源或栖息生境的昆 虫(Sun KK et al, 2020)、土壤生物(Zhang YZ et al, et al, 2019), 不仅能够改变其新占据生 境的植物群落组成(Alexander et al, 2015)和地上昆 虫群落(Bezemer et al, 2014), 还可以改变这些区域 的土壤线虫群落(Wilschut et al, 2016)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