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DOI: 10.1016/j.ecolind.2021.108009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Necessary or oversimplification? On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assessments to integrate social dimensions in planetary boundaries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1
1

Citation Types

0
1
0
3

Year Published

2022
2022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8

Relationship

1
7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16 publications
(4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40 publications
0
1
0
3
Order By: Relevance
“…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全球尺度而言,联合国 2030 年 SDGs 是全球公共政策领域共同追求 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之间,尤其是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 关系 [46] 。因此,甜甜圈框架在全球范围的治理价值主要表现为对 SDGs 的科学指导价值, 即探讨在行星边界内实现 SDGs 的可能路径。其中,Gerten 等 [50] 基于整合行星边界和农业 系统的复杂模型分析发现,全球和重点区域的食物生产以逾越相应的环境边界为代价, 图 3 环境边界、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经济边界之间的 传导路径 Fig. 3 The transmission paths between environmental boundarie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ocio-economic boundaries 39 卷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为了扭转局面,以在环境边界内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须对现有食物生产和消费格局进 行深入的变革。与此类似,Randers 等 [46] 通过情景模拟发现,若延续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 模式,社会经济目标的达成将会以逾越行星边界为代价,因此亟需对社会经济进行深绿色 转型发展。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环境历史责任、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 在差异,在基于甜甜圈框架制定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应将这些异质性因素考虑在内 [51,52] 。 在治理实践领域,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率先基于甜甜圈框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用于指 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甜甜圈框架的核心理念与中国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皆兼顾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人的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且均强调将社会经济发展调控在环境边界之内 [53,54] 。Hu 等 [55] 率先对中国各省 份食物生产和环境边界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认为须进一步提高食物生产效 率、优化化肥使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改变餐饮和加强区域协作,以确保将食物生 产的环境影响调控在环境边界之内。中国的发展既有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以确保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 [56] ,也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制度以确保粮食安全 [57] 。然而,由于两者之间 存在强逻辑关联,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和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内的社会经济红 线整合在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加以讨论,有待进一步探究。再者,城镇开发边界制度体现 了城镇发展在满足人类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不能逾越自然安全边界 [58] 。为此,甜甜圈 框架对于研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具有潜在的科学指导价值。…”
Section: 甜甜圈框架的已有研究以理论和方法层面的讨论为主,其对治理实践的指导价值仍unclassified
“…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全球尺度而言,联合国 2030 年 SDGs 是全球公共政策领域共同追求 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之间,尤其是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 关系 [46] 。因此,甜甜圈框架在全球范围的治理价值主要表现为对 SDGs 的科学指导价值, 即探讨在行星边界内实现 SDGs 的可能路径。其中,Gerten 等 [50] 基于整合行星边界和农业 系统的复杂模型分析发现,全球和重点区域的食物生产以逾越相应的环境边界为代价, 图 3 环境边界、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经济边界之间的 传导路径 Fig. 3 The transmission paths between environmental boundarie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ocio-economic boundaries 39 卷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为了扭转局面,以在环境边界内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须对现有食物生产和消费格局进 行深入的变革。与此类似,Randers 等 [46] 通过情景模拟发现,若延续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 模式,社会经济目标的达成将会以逾越行星边界为代价,因此亟需对社会经济进行深绿色 转型发展。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环境历史责任、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 在差异,在基于甜甜圈框架制定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应将这些异质性因素考虑在内 [51,52] 。 在治理实践领域,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率先基于甜甜圈框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用于指 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甜甜圈框架的核心理念与中国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皆兼顾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人的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且均强调将社会经济发展调控在环境边界之内 [53,54] 。Hu 等 [55] 率先对中国各省 份食物生产和环境边界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认为须进一步提高食物生产效 率、优化化肥使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改变餐饮和加强区域协作,以确保将食物生 产的环境影响调控在环境边界之内。中国的发展既有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以确保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 [56] ,也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制度以确保粮食安全 [57] 。然而,由于两者之间 存在强逻辑关联,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和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内的社会经济红 线整合在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加以讨论,有待进一步探究。再者,城镇开发边界制度体现 了城镇发展在满足人类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不能逾越自然安全边界 [58] 。为此,甜甜圈 框架对于研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具有潜在的科学指导价值。…”
Section: 甜甜圈框架的已有研究以理论和方法层面的讨论为主,其对治理实践的指导价值仍unclassified
“…Osim na životnu sredinu, posledice prekoračenja navedenih granica utiču na sve aspekte društva i privrede, odnosno imaju veliki socijalno-ekonomski uticaj. Korak u promovisanju značaja društvenih di-menzija u okviru diskursa planetarnih granica je model "šuplje krofne" (Drees et al, 2019). Slika 1.…”
Section: Granične Vrednosti Planete Zemlje / Limit Values Of Planet E...unclassifi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become part of the present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nown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consisting of 17 SDGs, 169 global targets, and 243 indicators covering 15 years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 to balance the need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15). Most important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serious actions (Hák et al, 2018), especially with inequitable consumption of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Kahiluoto et al, 2015;Häyhä et al, 2016) in order to distribute the resources with justice and equality (Downing et al, 2019) with the hope of creating awareness at the local community level (Drees et al, 2021).…”
Section: Introductionmentioning
confidence: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