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DOI: 10.1007/s00168-015-0688-7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The distance decay of willingness to pa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nd costs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n urban branch stream in Ulsan, South Korea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Citation Types

0
0
0
1

Year Published

2016
2016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6

Relationship

0
6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8 publications
(1 citation statement)
references
References 35 publications
0
0
0
1
Order By: Relevance
“…流域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生态 系统服务, 包括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支持服务和文 化文化服务四大类 [1][2][3] , 但水资源短缺、 水体污染、 地 下水枯竭、 荒漠化加剧等问题也在严重威胁着中国 流域生态安全 [4][5][6] 。这使得加强流域生态治理、 恢复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 成为中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流域内的农村居民既是生态治理的直接受益 者, 同时也是治理措施的最终实施者 [7,8] 。已有研究 指出, 农村居民在面源污染防治、 水资源节约利用、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流 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 [9,10] 。同时, 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也是其生态认知水平和主 观能动性的直接体现, 是治理政策能够获得公众支 持及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11,12] 。因此, 流域生态治理 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农村居民参与意愿 [13][14][15] 。 近年来, 关于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研究逐步深 入, 已有学者关注了治理参与意愿的距离效应, 探 讨距离河流远近对居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 影响, 并借此优化治理政策和措施, 以提升其针对 性和有效性。理论上来看, 人们更愿意参与到与其 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生态治理行动中 [16][17][18] 。虽然, 每个社会个体都是生态治理的受益者, 但由于个体 特征差异的影响, 并非每个个体都能获取相同的收 益, 其中个体距离生态环境资源的远近被认为是重 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9,20] [21] 、 Hanink [22] 将距离作为解释变量纳入到计量经济模型中, 发现 其与受访者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负相关, 并将这一规律界定为 "距离衰减 (Distance Decay) " 。随后, 距离衰减规律在流域生态治 理、 湖泊环境质量改善、 湿地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 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16,[23][24][25] 。但也有学者认为, 距离对 于受访者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环 境物品、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差别, 甚至随着研 究对象的变化, 距离效应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不 同 [26,27] [17,28] [31,32] 。 CE 的基本假定是受访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作 出选择 [33,34] 。若受访者 n 在流域生态治理情景 s 下的 效用 U ns 可表示为可观测部分 V ns 与不可观测部分 ε ns 之和 [35] 。同时, 受访者 n 在所有 T 个生态治理情 境中选择情景 s 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Section: 引言unclassified
“…流域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生态 系统服务, 包括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支持服务和文 化文化服务四大类 [1][2][3] , 但水资源短缺、 水体污染、 地 下水枯竭、 荒漠化加剧等问题也在严重威胁着中国 流域生态安全 [4][5][6] 。这使得加强流域生态治理、 恢复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 成为中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流域内的农村居民既是生态治理的直接受益 者, 同时也是治理措施的最终实施者 [7,8] 。已有研究 指出, 农村居民在面源污染防治、 水资源节约利用、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流 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 [9,10] 。同时, 居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也是其生态认知水平和主 观能动性的直接体现, 是治理政策能够获得公众支 持及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11,12] 。因此, 流域生态治理 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农村居民参与意愿 [13][14][15] 。 近年来, 关于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研究逐步深 入, 已有学者关注了治理参与意愿的距离效应, 探 讨距离河流远近对居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 影响, 并借此优化治理政策和措施, 以提升其针对 性和有效性。理论上来看, 人们更愿意参与到与其 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生态治理行动中 [16][17][18] 。虽然, 每个社会个体都是生态治理的受益者, 但由于个体 特征差异的影响, 并非每个个体都能获取相同的收 益, 其中个体距离生态环境资源的远近被认为是重 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9,20] [21] 、 Hanink [22] 将距离作为解释变量纳入到计量经济模型中, 发现 其与受访者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负相关, 并将这一规律界定为 "距离衰减 (Distance Decay) " 。随后, 距离衰减规律在流域生态治 理、 湖泊环境质量改善、 湿地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 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16,[23][24][25] 。但也有学者认为, 距离对 于受访者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环 境物品、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差别, 甚至随着研 究对象的变化, 距离效应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有所不 同 [26,27] [17,28] [31,32] 。 CE 的基本假定是受访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作 出选择 [33,34] 。若受访者 n 在流域生态治理情景 s 下的 效用 U ns 可表示为可观测部分 V ns 与不可观测部分 ε ns 之和 [35] 。同时, 受访者 n 在所有 T 个生态治理情 境中选择情景 s 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Section: 引言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