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DOI: 10.1525/as.2018.58.3.582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The Geoeconomics of the Russian–Japanese Territorial Dispute

Abstract: Russia’s effort to become a geoeconomic power in Asia alters the dynamics of the territorial dispute with Japan. Both Moscow and Tokyo aim to prevent Russia’s geoeconomic “pivot to Asia” becoming merely a pivot to China. Yet, a settlement is obstructed by the growing geoeconomic value of the Southern Kurils and Japan’s lack of an autonomous foreign policy.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2
1
1

Citation Types

0
2
0
3

Year Published

2019
2019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6

Relationship

2
4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7 publications
(5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2
0
3
Order By: Relevance
“…Kim [84] Aalto [83] Diesen [39] Kim [86] Su 等 [87] Domosh [88] Sparke [53] Smith [89] 实证描述 入, 而使美国实现战略利益的方式更加有效 [81] 。同 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促进或至少避免损害国家的经 济利益, 以赢得国内主要利益集团的支持, 否则就 可能面临失败。从目标国家的角度看, 其经济实力 和某些结构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缘经济工 具的使用及效果 [68,82] 。以 2014 年以来欧美等国实施 经济制裁下的俄罗斯为例, 其实现利益的整体能力 受到了损害, 但不同经济维度的影响并不统一 [83] 。 事实上, 在经济深度一体化和数字连通性日益增长 的世界, 各国在经济、 文化、 信息技术多个领域都更 加相互依赖, 从中受益的同时也更易受其影响, 人 为破坏这些联系会产生重大的副作用, 加之地缘经 济工具使用产生的昂贵 "成本" , 对发起国经济本身 也会构成压力 [12] 。以美国为例, 其地缘经济实践破 坏了二战以来的自由国际秩序, 反过来使其经济领 导地位受到威胁 [84] 。因此, 要使经济工具成为实现 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 就必须满足一个必要条件, 即如果经济联系受到限制, 目标国家比发起国损失 更大, Hirschman [23] 在其开创性著作 《国家权力和对 外贸易结构》 中将这一必要条件称为 "脆弱性相互 依赖" , 而国家往往试图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以 减少其脆弱性。 此外, 经济和安全问题之间最终取得什么平 衡, 还取决于第三行动者包括世界和地区组织、 第 三国, 以及企业等私人行动者的反应 [7] 。在地缘经 济实践中, 若存在第三国可以作为目标国的替代经 济伙伴, 充当出口目的地或金融资源、 原材料、 技术 和经济知识的提供者 [85] , 就可将目标国从脆弱性相 互依赖中解放出来, 从而破坏地缘经济工具实施的 有效性。对此, Kim [86] 分析了欧盟在美国对中国经 真实政治经济环境是如何受到人们地理理解的影 响甚至指导 [54] 。例如, Domosh [54,88] 的两篇文章以支 地缘经济实践和话语 [7] , 正如 Mattlin 等 [33] 所言, 我们…”
Section: 地缘经济工具箱的范围从贸易和投资政策、 金 融和货币政策、 能源政策, 到制裁与援助方案、 全面unclassified
See 1 more Smart Citation
“…Kim [84] Aalto [83] Diesen [39] Kim [86] Su 等 [87] Domosh [88] Sparke [53] Smith [89] 实证描述 入, 而使美国实现战略利益的方式更加有效 [81] 。同 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促进或至少避免损害国家的经 济利益, 以赢得国内主要利益集团的支持, 否则就 可能面临失败。从目标国家的角度看, 其经济实力 和某些结构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缘经济工 具的使用及效果 [68,82] 。以 2014 年以来欧美等国实施 经济制裁下的俄罗斯为例, 其实现利益的整体能力 受到了损害, 但不同经济维度的影响并不统一 [83] 。 事实上, 在经济深度一体化和数字连通性日益增长 的世界, 各国在经济、 文化、 信息技术多个领域都更 加相互依赖, 从中受益的同时也更易受其影响, 人 为破坏这些联系会产生重大的副作用, 加之地缘经 济工具使用产生的昂贵 "成本" , 对发起国经济本身 也会构成压力 [12] 。以美国为例, 其地缘经济实践破 坏了二战以来的自由国际秩序, 反过来使其经济领 导地位受到威胁 [84] 。因此, 要使经济工具成为实现 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 就必须满足一个必要条件, 即如果经济联系受到限制, 目标国家比发起国损失 更大, Hirschman [23] 在其开创性著作 《国家权力和对 外贸易结构》 中将这一必要条件称为 "脆弱性相互 依赖" , 而国家往往试图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以 减少其脆弱性。 此外, 经济和安全问题之间最终取得什么平 衡, 还取决于第三行动者包括世界和地区组织、 第 三国, 以及企业等私人行动者的反应 [7] 。在地缘经 济实践中, 若存在第三国可以作为目标国的替代经 济伙伴, 充当出口目的地或金融资源、 原材料、 技术 和经济知识的提供者 [85] , 就可将目标国从脆弱性相 互依赖中解放出来, 从而破坏地缘经济工具实施的 有效性。对此, Kim [86] 分析了欧盟在美国对中国经 真实政治经济环境是如何受到人们地理理解的影 响甚至指导 [54] 。例如, Domosh [54,88] 的两篇文章以支 地缘经济实践和话语 [7] , 正如 Mattlin 等 [33] 所言, 我们…”
Section: 地缘经济工具箱的范围从贸易和投资政策、 金 融和货币政策、 能源政策, 到制裁与援助方案、 全面unclassified
“…生严重冲突的可能 [7] 。事实上, 尽管 20 世纪 90 年代 甚至 21 世纪初, 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迅速增加, 但其相互依赖通常是不对称的, 并会导致包括全球 供应链中断、 非法贸易流动等风险, 推动经济安全成 为全球议程的中心议题 [12] 。上述研究论述了从军事 安全到经济安全的转变, 权力和安全不再是简单地 与领土控制相结合, 而是与将各国联系在一起的经 济因素相结合, 标志着地缘经济学的正式提出。 由于 Luttwak [6] 的观点与冷战之后各国渴望合 作、 发展的浪潮相悖, 在当时并未引起重大的学术 讨论 [20] 。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自由主义发展过 后, 各国越来越倾向于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角 度考虑贸易和商业问题。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 和欧元区危机对欧洲主要大国和美国的经济实力等 方面的影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大国崛起的 背景下, 地缘经济学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7] 。在 此背景下, 地缘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不断丰富, 地理 学家和国际关系学者从空间、 国际关系和权力视角 审视全球供应链、 货币国际化、 主权财富基金等问 题, 尤其关注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的新平衡及其对 全球治理的影响。国家层面上, 中国、 巴西、 印度等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26] 及各国地缘经济战略成为讨 论的热点, 例如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 [27][28] 、 俄罗斯 对于能源资源的战略性使用 [29] 、 德国 "纯粹的" 地缘 经济战略 [30] 等。国际组织层面上, 这一时期涉及的 [31][32] 等。 1.2 地缘经济学的概念内涵 分析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西 方地缘经济学有着广阔的实践背景和复杂的理论 来源, 经济学、 政治学、 地理学等学科理论, 特别是 地缘政治学分析框架为地缘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 土壤。学者们在构建地缘经济学理论时, 其角度和 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根据 Mattlin [33] 的研究, 地缘经 济学可划分为三大理论学派: 地缘战略学派、 经济 地理学派、 批判地理学派(表 1)。 1.2.1 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地缘经济学 与 Luttwak [6] 最早提出的 "地缘经济" 概念一脉 相承,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以及地缘政治学者坚 持 "国家中心主义" 的假设, 注意到地缘经济在衡量 国际力量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成为国家外交政 策的一种战略需求, 从而产生了地缘战略视角下的 地缘经济学。地缘战略学派将 "地缘经济" 理解为 国家间竞争的外交政策实践, 是围绕经济目的使用 的治国之道, 包括经济、 金融、 能源等多方面国家治 理, 即 "经济力量的战略使用" 。这一学派的分析思 路大致有两种: ① 国家是由领土定义的实体, 是经 济力量的代理人, 并天生追求相对优势, 旨在世界 舞台上彼此超越 [34] , 故冷战结束后, 国际关系仍将 受到国家间竞争的驱动, 只不过首选手段从军事转 变为经济, 即经济是以其他方式延续的战争 [35] : 用 可支配资本代替火力, 用民用创新代替军事技术进 步, 用市场渗透代替驻军和建立海外基地 [6] 。② 地 方和空间特有的地理特征不仅影响权力的分配, 对 于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也至关重要 [2] , 因此, 将地缘 经济学中的 "地缘" 界定为: 国家实力的经济基础必 须具有决定性的地理特征; 或者地缘经济战略目标 必须有地理上的界限。在此基础上, 地缘经济学成 为一种经济导向的地缘政治学, 表现为经济和金融 与全球政治和安全考虑的交集、 国家和商业部门的 融合, 关注相对经济收益和权力、 资源控制权等 [36] 。 具体应用场景主要为国家的地缘经济战略及实施, 如: 俄罗斯如何将能源力量作为经济杠杆来推进其 更广泛的地缘战略利益 [37][38][39] , 中国如何利用其金融 实力获得政治影响力和战略原材料 [40][41][42] , 以及德国 如何利用其贸易实力作为地缘经济杠杆在欧盟内 部推行其偏好等 [30,43] 等。…”
unclassified
“…马 腾 1 , 李一杰 2 , 杜德斌 3 , 胡志丁 3 (1.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杭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从政治与军事逐步转向经济领域,地缘政 治逐步被地缘经济取代,从经济的视角分析国家间关系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1] 。 关于地缘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Luttwak [2] 的研究,是指利用商业手段达成政治目标,实 施者可以是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地缘经济 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研究应用不断丰富,逐渐涵盖地缘政治、外交战略、权力博弈等多 方面内容 [3][4][5][6][7] ,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融合多样方法、兼容多种理论的综合性概念 [1,[8][9][10] , 并被当做一种特定的分析范式或分析工具应用于各类研究中 [11][12][13] ,主要内容涉及地缘经济 格局 [14] 、地缘经济关系 [15] 、地缘经济战略竞争与合作 [16] 等议题。地缘经济转向已成为当前 地缘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学者们正通过开拓新的研究对象、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探索 新的研究视角等努力,不断丰富地缘经济的研究内容。 随着地缘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当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与完善的国家或全球尺度地 缘经济研究范式 [17] :基于国家间贸易或投资流量来勾勒地缘经济关系,从而分析其空间 格局与演变规律 [8,18] 。地理学对于尺度的理解大多集中在空间等级上,如全球-区域-地 方等,但尺度的多元性还可以延伸至具体产业等其他主体,如国家尺度下的地缘经济关 系可以分解为两国在各产业尺度的联系。国家间在某一具体产业上的竞争 (例如当下的 收稿日期:2023-05-04;修订日期:2023-07-3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ZD1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2YJCZH126) ;浙 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青年重点项目 (2023QN009) 作者简介:马腾 (1990-) ,男,江西吉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地缘经济。 E-mail: mateng0119@163.com 通讯作者:胡志丁 (1986-) ,男,江西上饶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地缘环境。 E-mail: huzhiding2007@126.com 马 腾 等:国家和产业尺度下南海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演变与启示 中美间半导体产业争端等) 比国家间整体的竞合更为激烈与突出。将两国在产业尺度上 的联系依据不同产业对两国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整合归纳,即表现为国家尺度下的地缘经 济关系 (例如俄乌冲突中,欧洲国家对俄罗斯除能源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都进行了制 裁) 。地缘经济的核心是产业 [19] ,从产业尺度解析地缘经济关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以及各国在其中的利益分配 [20] ,因此有必要将中观的产业尺度 引入地缘经济分析。 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产业尺度下地缘经济关系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但已有部分学 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一定尝试,例如黄宇等 [21] 借鉴库伦引力模型,讨论了中美日三国间 分行业的地缘经济关系。相关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国际经济或国际贸易领域,包括采用投 入产出表数据,分析各国在不同行业的上下游联系 [22] ;基于分行业贸易数据,分析出口 结构的相似与差异 [23] 等;以及相关的关于国际产业链分工、贸易壁垒等问题的探讨。但 关于地缘经济的研究依然十分匮乏。 南海作为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是连接欧洲、亚洲、非 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重要国际海上战略通道和多条国际航线的咽喉 [24] ,是世界大 国势力交锋的前沿,也是目前中国海洋国土管控问题最多的区域 [25] 。随着东盟的崛起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签署,南海周边国家 (包括中国、越南、菲律 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六国) 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 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产业的国际贸易中也处在不同的地 位 [26] 。同时南海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地缘战略价值高,六国围绕贸易航路竞争、海洋矿 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争夺、港口物流网络与战略通道的发展、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保 护、国际海洋安全与海洋经济战略的制定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27] ,在中国走向海洋强 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这也塑造着各国在海洋产业下的地缘经济 关系。因此以南海周边国家为案例地讨论产业尺度下的地缘经济关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典型性。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南海地区地缘经济问题的研究…”
Section: 国家和产业尺度下南海周边国家 地缘经济关系演变与启示unclassified
“…While in Europe there are strong systemic incentives to balance Russia, there are inducements to accommodate Russia in Asia where it is not feared as a hegemonic power. For example, Japan has strong incentives to defer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Russia and establish closer economic connectivity to prevent Russia from becoming excessively reliant on China, which would reduce Russia's neutrality in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iesen, 2018).…”
Section: The Geoeconomics Of Russia's Greater Eurasiamentioning
confidence: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