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OI: 10.18306/dlkxjz.2017.05.003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转型期农村宅基地边际化的内涵、特征与诊断指标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Citation Types

0
0
0
1

Year Published

2022
2022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2

Relationship

0
2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2 publications
(1 citation statement)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0
0
1
Order By: Relevance
“…土地系统科学是深化理解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互 动的重要理论视角 [1][2] ,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系统科 学的重点研究主题 [3] 。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 济变革驱动下, 区域由一种土地利用形态转变为另 一种土地利用形态的过程 [4] 。土地利用形态通常可 分为显性与隐性 2 种: 显性形态指区域在特定时期 内由主要用地类型形成的结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 构), 隐性形态依附于显性形态, 需通过深入分析和 调查才能获取, 具有质量、 固有投入、 产出能力、 功 能、 经营方式和产权等多重属性 [4][5] 。土地利用形态 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 [4] 。经历数十年工 业化、 城镇化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城乡发展发生巨变 和重构, 经济社会的重大变迁将折射于土地利用, 催 生新的土地利用形态与土地利用转型趋势 [6] 。因此 从土地利用形态及其转型切入, 是解析区域人类活 动与土地系统耦合规律 [7] 、 研判未来发展方向的重 要思路 [8] 。 中国是乡村人口大国, 宅基地(狭义)和农村居 在其 "表 A2" 中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住宅、 商服、 工 矿、 工业、 仓储、 学校等用地, 其中农村住宅用地(宅 基地)一般是农村居民点的主体。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背景下, 农村居民点及其内部宅基地的 "显性-隐性" 形态 [4] 、 "空间-功能" 形态 [9] 以及利益主体形 态 [10] 发生深刻转变, 并内嵌于城乡 "土地-社会经 济-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演化过程中 [11][12] 。以往学 者对宅基地的用地形态及其转型开展了一系列探 讨, 在理论与机理解析方面, 涉及宅基地转型的理 论假设与证实 [13][14] , 宅基地利用转型与耕地利用转 型的耦合 [15] 以及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16] , 宅 基地多功能转型 [17] 和宅基地功能转型的机理与模 式 [18] 。此外, 从多种利用状态视角下开展宅基地转 型刻画 [19] , 探讨京津冀宅基地的数量演化、 空间转 型和图斑形态转变 [20] , 解析宅基地多尺度转型及其 空间结构和功能的阶段分异规律 [21] 等。 从农村居民点来看, 学者们探讨农村居民点转 型的经济梯度分异 [22] , 论述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转 型的特征和模式 [23][24] , 以农村居民点的人均面积变化 来表征与解析其转型进程 [25] , 基于解译与模拟探讨 城郊农村居民点 1961-2030 年的空间格局演化及 其模式 [26] , 分析都市扩张压力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 转型 [27] , 从制度变迁、 行为主体和用地变化等维度构 建城郊农村居民点转型的解释框架 [28] , 基于社会长 期变迁总结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 [29] , 探讨村落人居环境转型 [30] 以及乡村景观格局对土 地利用转型的响应 [31] ; 还有研究从农村居民点和宅 基地的扩张 [32] 、 闲置 [33] 、 空心化与边际化 [34][35] 、 用地整 治 [36] 以及制度变迁…”
Section: 土地是自然环境演化和社会运行的主要空间 载体, 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unclassified
“…土地系统科学是深化理解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互 动的重要理论视角 [1][2] ,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系统科 学的重点研究主题 [3] 。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 济变革驱动下, 区域由一种土地利用形态转变为另 一种土地利用形态的过程 [4] 。土地利用形态通常可 分为显性与隐性 2 种: 显性形态指区域在特定时期 内由主要用地类型形成的结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 构), 隐性形态依附于显性形态, 需通过深入分析和 调查才能获取, 具有质量、 固有投入、 产出能力、 功 能、 经营方式和产权等多重属性 [4][5] 。土地利用形态 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 [4] 。经历数十年工 业化、 城镇化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城乡发展发生巨变 和重构, 经济社会的重大变迁将折射于土地利用, 催 生新的土地利用形态与土地利用转型趋势 [6] 。因此 从土地利用形态及其转型切入, 是解析区域人类活 动与土地系统耦合规律 [7] 、 研判未来发展方向的重 要思路 [8] 。 中国是乡村人口大国, 宅基地(狭义)和农村居 在其 "表 A2" 中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住宅、 商服、 工 矿、 工业、 仓储、 学校等用地, 其中农村住宅用地(宅 基地)一般是农村居民点的主体。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背景下, 农村居民点及其内部宅基地的 "显性-隐性" 形态 [4] 、 "空间-功能" 形态 [9] 以及利益主体形 态 [10] 发生深刻转变, 并内嵌于城乡 "土地-社会经 济-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演化过程中 [11][12] 。以往学 者对宅基地的用地形态及其转型开展了一系列探 讨, 在理论与机理解析方面, 涉及宅基地转型的理 论假设与证实 [13][14] , 宅基地利用转型与耕地利用转 型的耦合 [15] 以及与小农经济变迁的耦合机理 [16] , 宅 基地多功能转型 [17] 和宅基地功能转型的机理与模 式 [18] 。此外, 从多种利用状态视角下开展宅基地转 型刻画 [19] , 探讨京津冀宅基地的数量演化、 空间转 型和图斑形态转变 [20] , 解析宅基地多尺度转型及其 空间结构和功能的阶段分异规律 [21] 等。 从农村居民点来看, 学者们探讨农村居民点转 型的经济梯度分异 [22] , 论述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转 型的特征和模式 [23][24] , 以农村居民点的人均面积变化 来表征与解析其转型进程 [25] , 基于解译与模拟探讨 城郊农村居民点 1961-2030 年的空间格局演化及 其模式 [26] , 分析都市扩张压力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 转型 [27] , 从制度变迁、 行为主体和用地变化等维度构 建城郊农村居民点转型的解释框架 [28] , 基于社会长 期变迁总结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 [29] , 探讨村落人居环境转型 [30] 以及乡村景观格局对土 地利用转型的响应 [31] ; 还有研究从农村居民点和宅 基地的扩张 [32] 、 闲置 [33] 、 空心化与边际化 [34][35] 、 用地整 治 [36] 以及制度变迁…”
Section: 土地是自然环境演化和社会运行的主要空间 载体, 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unclassified